心中的那粒“风纪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毅   时间:2024-03-19 【字体:

过去制式服装上衣最上面的一个扣再靠上还有一个挂钩,这个挂钩就是所谓的风纪扣。我的父亲是1959年入伍参加铁道兵的,他常说,风纪扣扣紧了,才能体现出军人纪律严明的威武形象。他每次出门前,都会在镜子前系上风纪扣,整理好军装上的领章、帽徽后再出门。

我喜欢历史故事,更喜欢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故事。1992年工作伊始,我有幸分配到了中铁十四局修造厂(原铁道兵四师修理营)工作。我大学的专业是机械制造,到了修造厂后又被安排到了修造厂机加工三车间(原修理营三连)实习,在这个车间里我一干就是七年,车间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台机床,那里的一砖一瓦,我都如数家珍。当时车间里的工人基本上都是由铁道兵的转工人员组成。1975年铁四师因为要修“太古岚”铁路线,从北京良乡搬到了太原。铁四师修理营营区就驻扎在了太原市北效区新兰路56号,负责修理运输车辆、施工工程机械,在1984年集体转业后修理营就地转为铁十四局修造厂。

在我参加工作搜集身边故事的时候,有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与关注——“风纪扣”的故事。“风纪扣”的故事是说原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将军曾经来到修理营视察,还为战士们系过军装上衣的风纪扣。后期我再查找厂里相关的档案资料时,却一直没有找到相关的影像等佐证材料。尽管当时没有能找到这粒“风纪扣”已成为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遗憾,但是我永远都相信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个故事里富含着永远的铁道兵精神。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上级党委开展了“永远跟党走”主题征文活动。我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对永远的铁道兵精神的敬意、对原铁四师修理营战士的怀念,在征文中写到:几乎每一个在这参军、生活、工作的人们都在这面写着为“人民服务”的墙前留过影。即使好多年过去了,还会有“曾经的人们”会回到这里,再留个影,或是前来诉说当年的“豪言壮志”,因为当年的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将军曾经来到这座军营为他们这群兵系过“风纪扣”,为了安慰那些“曾经的人们”,也让后来喊着墙上那句“为人民服务”的从祖国各地来到这里参军、生活、工作的人们能有个实在的念想,它的继任者又在这块土地上矗立了一块永久纪念性的大石碑,上面鲜红地刻着“铁道兵精神,薪火相传”。

2023年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这一天对我来说,也是令我极度兴奋的日子,因为当天,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梅梓祥于2023年5月18日发表的署名文章《铁道兵与山西省》。文章不仅详细讲述了铁道兵进驻山西各地并参与山西省铁路建设的历史,而且还配图史料照片讲述了“1979年9月,铁道兵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专业技术训练汇报表演会,6名干部、145名战士做了铁道兵平时施工和战时抢修常用的23个工种、43个项目的技术操作汇报表演。陈再道司令员(左一)等铁道兵领导到会并讲话。”当年在山西省会太原市驻扎的铁道兵部队只有铁道兵第四师,而且只有铁四师修理营才有车床设备,再加上这张珍贵照片拍摄的背景都是我如数“家珍”的厂房、车床。这张照片充分表明了老兵们口口相传的铁道兵司令员视察铁四师修理营是真实存在的事实。

那么,老将军为士兵系“风纪扣”的场景又在哪里呢?通过解读这张珍贵的照片我找到了答案:部队上的技术交流实际上就是技术大比武。照片上的小战士全神贯注地低着头操作着车床加工工件,因为方便低头操作机床,所以他解开了平时系着的风纪扣。小战士身后的部队领导都神情严肃地关注着小战士操作设备,只有陈再道老将军笑容可掬慈祥地看着小战士,表达着对他的关切,似乎在告诉这位小战士不要紧张,老将军一定也是看到了小战士因为没有系风纪扣,所以他的领口是开着的。解读到这里,我的心释然了,因为我找到了心中的那粒“风纪扣”!做为戎马一生、爱兵如子的陈再道老将军一定会在比武后为这些小战士系上这粒“风纪扣”,也正是老将军为战士们系上了这粒“风纪扣”,才使得“风纪扣”的精神在“那群兵”中口口相传。从“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不管过去还是未来都需要一支系好“风纪扣”的人民军队。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就像是扣好人生的扣子,如果第一颗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很庆幸自己年轻时参加工作之初,就听到了“风纪扣”的故事,心中的这粒“风纪扣”时时警醒着自己保持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

谨以此文,纪念原铁道兵四师修理营的铁道兵战士们,并向铁道兵老战士梅梓祥及照片拍摄者庞永贵同志致敬。

【编辑: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