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提升秀林“绿值”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飞辉 石玉珠 李学彬  时间:2023-06-27 【字体:

六月的雄安,骄阳正盛。登上千年秀林驿站二层平台,放眼望去,成片的绿色苗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绵延不尽,不仅为过往行人遮阳避暑,还成为这座城市的一片风景、一张名片。

雄安新区千年秀林航拍(王 磊 摄)

“6年了,看到‘千年秀林’从蓝图变成现实,我感到非常自豪。”中铁十八局雄安新区造林项目负责人耿志国介绍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2017年11月7日,中铁十八局联合体中标“雄安新区造林第一标”,承担第五标段造林任务。11月13日,“千年秀林”第一棵树、第一片林(油松)在5标段15号地块成功栽植。

与其他植树造林工程不同,雄安探索的是在我国尚属首例的平原地区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样式的近自然森林建设,同步创建“数字森林”,并全方位创新植树造林的理念、模式、技术、养护等流程,大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打造全国植树造林的“雄安样本”。

为了落实“雄安标准”“雄安质量”,耿志国带领团队把现场当作课堂,细心摸透从苗木进场、报验、栽植、支撑到大数据录入、后期养护等一系列作业流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他们在苦练内功的同时,还四处“取经”,外聘专家进行帮扶指导,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全方位提高业务本领。

雄安的每一棵树都有对应的二维码,就像一张“身份证”涵盖苗木从培育到出生、成长的每一个过程的信息。植树护树期间,每个施工人员平均每天要步行10多公里,最多的时候能完成2000到3000棵苗木信息的录入工作。而每一个坐标的记录,都是未来构成“数字森林”“数字雄安”的基石。

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并非易事,耿志国介绍说,“9号地块苗木林占地2063.2亩,没有既有道路,以前常常让人迷路。我们研发出一款移动地图,将林区图纸与奥维地图软件中的自带地图进行匹配,实时显示苗木种类、规格、数量和人员所在位置以及各个种植班的边界划分。该地图还自带语音导航功能。”技术人员打开手机奥维地图APP,点击某个具体位置,软件上迅速规划出一条最近的步行路线。

7个绿化工程、105个苗木种类、34624亩种植面积、240.45万株苗木……一组组数据背后,是中铁十八局建设者贯彻“先植绿,后建城”的建设理念、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实践成果。

如今,“千年秀林”工程已造林47万亩,新区绿化面积73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7年的11%提高到当前的34%,新区绿意更浓,蓝图更美,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宜居城市已雄姿初现,中铁十八局的建设者还将继续为雄安蓝图的绘就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