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赵群   时间:2023-11-07 【字体:

儿时的某天,我听说村南边八里路的地方要修铁路了,不久的将来就要通火车了,我内心激动、好奇,也幻想着我什么时候能坐上火车。从那以后我跟随爸妈去村最南边的那块地耕种,我都会站在最高处,望一望那条“路”。

我的家乡坐落在沂蒙山脚下,那里方圆5公里没有沙子,妥妥的黄泥地。一下雨,我光脚的时候占大多数,因为鞋子会陷在泥里拔不出来,冬天还好,会结冰,硬邦邦的不粘脚,能穿鞋。随着我长大,要到县城去上学,县城离我家30里路,家乡的泥泞地成了我最大的困难。每当周末回家,遇上下雨天,我需要把自行车扛到3里外的油漆路上,那段3里的泥泞路我要用好几个小时,扛到了油漆路,找个水沟,把鞋上的泥巴洗去,自行车上的泥巴找个树枝扣去,这才能够飞速往学校奔去。那条“路”是我心灵深处的一束光,总是让我不觉疲倦,每每想到那条“路”,还有那火车,我就忘了那泥泞小路的苦。“走出大山,出门见油漆路,坐火车……”于是,我有了梦想。

带着梦想,在升学选志愿的时候,我选择了铁路行业,报考了铁路工程,意味着我将成为那条“路”的一员。

1992年9月,爸爸送我去外地上学,也开启了我的火车之行,爸爸和我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踏上我心中向往的兖石铁路,我有点儿兴奋,那是开学的日子,看得出有不少家长和学生,记得在火车上,有个乘客和父亲攀谈起来,对方了解了父亲是送我上学,并且第一次坐火车。那时,爸爸四十多岁,当那个乘客问起父亲的年龄时,看着父亲又黑又瘦,脸上布满了皱纹,摇了摇头,“不像,不像,像60多岁。”我心疼父亲,为了供我和弟弟妹妹上学,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四十出头的年纪像个六十岁的老头,但是父亲慈祥的笑容却充满了喜悦和期待,我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铁路建设者,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还有我心中向往的那条“路”。

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中铁十四局的一名员工,参加工作第一年参建了京九铁路。那时候,工地分指挥部和队部,铁道兵占三分之二还多,他们推小车,打混凝土、填砟、砌墙铺轨,无所不能。在现场,他们经常喊着号子:“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吆嘿吆嘿……”我内心澎湃、深受鼓舞。那时,光一个队部就60多人,无论是去工地,还是收工吃饭都是一支浩荡的大队伍,他们以苦为乐,亲如一家。我很庆幸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工作中除了我学到的知识,更多的是学到了他们吃苦、能干的精神。

“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雄壮的那个队伍浩浩荡荡,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这首歌是同事常挂在嘴边的歌,也是我参加工作后最喜欢听的一首歌,它满腔热血、无私无畏,有力量、有方向。铁道兵就是唱着这首歌,用青春和热血日夜奋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那条“路”啊,来之不易!

“呜呜”火车一声长鸣,拉回了我的思绪,这次回家探亲,曾经的泥泞小路已经是第二次扩建了,路两边种了小树和各种各样的花,漂亮极了。父母那慈祥的脸上有抑制不住的笑容,跟我谈起了高铁,谈起了那条“路”。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哪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铁道兵志在四方》,那开往四面八方的火车正发出轰隆隆的奏鸣声,那高亢激昂、飘荡不息的笛声正呼唤着千千万万的铁建人,中华腾飞的列车正伴随着这首铿锵豪迈的军歌,前进,前进,前进……

【编辑: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