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线风采

魏文义: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成霖   时间:2023-11-28 【字体:

开展技术攻关,他为区间盾构顺利掘进保驾护航;潜心科技创新,他为地铁车站智能施工开辟赛道;协同创新驱动,他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做出榜样。他就是中铁二十一局轨道公司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魏文义。

做区间盾构施工的“领航员”

“几乎没有人认为我们可以完成这次盾构施工,但哪怕前面没有路,我们也要蹚出一条路。”魏文义谈起第一次盾构施工时如是说。

2012年,兰州轨道交通试验段世迎区间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施工,这是兰州富水大粒径砂卵石地层第一次盾构施工。在砂卵石地层盾构掘进,是随着渣土改良技术提高逐渐拓展的施工范围,技术还不成熟。

面对业主“你们可不要把试验段干成‘试验品’”的质疑,魏文义不等不靠,通过不断提高碴土改良效果、调整推进参数、增加辅助手段逐渐克服不利影响,连续克服了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难以建立、渣土改良效果不理想、土仓积仓、卡刀盘、卡螺旋、易喷涌、易超方、地表沉降超标等难题,经过对工艺的不断摸索求新,第一次拿下了盾构施工这块难啃的硬骨头。

魏文义(左三)带领团队研究施工难题(中铁二十一局 供图)

2013年至2019年期间,依托兰州地铁试验段世迎区间、兰州地铁1号线西省区间、成都地铁5号线九神区间,成都地铁6号线西金区间等工程,他提出了富水大粒径砂卵石掘进参数选取范围和方法、“三段法”渣土改良思路和控制措施、盾体上方加注惰性浆减缓沉降机理和施工方法、加气排水防喷涌原理和操作方法、下穿建构筑物沉降的规律和变形控制等技术。

每篇优秀的论文逐字逐句都凝聚着他夜以继日的刻苦钻研,就像施工现场的建筑都凝聚着工人们的汗水与心血一样。他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研发的《富水大粒径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技术》荣获甘肃省第十三届全省职工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发明专利《一种土压平衡盾构加气排水掘进施工方法》。

做地铁车站施工的“先行者”

自2020年开始,魏文义敏锐地感受到当前城市地铁车站大多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占用场地大,不仅征迁难度大,而且给城市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存在设备功能重复、效率低、能耗大、设备互扰等问题。

作为该公司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他超前谋划,开拓智能建造,申请了山东省工信厅“明挖基坑移动作业平台研究”科研项目。通过研发明挖基坑多功能移动作业平台,利用综合平台整合明挖法施工各种设备作业功能,逐步实现明挖基坑作业自动化、智能化。该项成果核心技术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自主研发的“地铁车站明挖基坑综合作业平台”具有开放式、模块化、集成化、跨度可调等功能,提高了设备的适应性,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施工安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质效。最大特点是为城市地铁施工场地狭小受限项目提供了安全、高效、通用、便捷、降低施工成本的明挖基坑作业平台,为施工企业技术更新迭代提供装备支撑,可逐步实现明挖基坑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最终实现智能建造。

该项创新成果成功亮相由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北京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匠心筑梦·技能报国”——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填补了国内地铁领域智能施工一项空白,成为最耀眼的亮点。并在广州大湾区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论坛暨展览会、第二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创新成果展览会上受到多方关注和肯定。

做科技创新团队的“领头羊”

“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艰难、系统的探索过程,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基于地铁施工“地铁车站、区间盾构”两大核心技术,立足施工实践分析生产需求、开展自主创新、以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搭建的研产相结合的魏文义劳模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

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魏文义主动承担起最困难的研发任务,解决“卡脖子”问题,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争创一流的“劳模精神”带动和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我们团队是一个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的团队,不存在那种不做事,贪图科创成果的成员。”魏文义这样说道。

创新工作室坚持以工装保工艺,工艺保安全、质量、效率的技术研发方向,以“盾构掘进关键技术研究”为抓手,申请了甘肃省科研项目1项,山东省科研项目2项。公司也成功获评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通过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该公司专业人才和设备优势,把施工生产、培训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公司主业开展多途径的产学研合作和多样化的施工生产科技研发,与长安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为企业积累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创新人才、助力企业创新发展。2023年,“魏文义劳模(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获甘肃省总工会命名表彰。

“感谢企业认可我这样的工作方式,也很感谢团队每一位成员的辛勤付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魏文义深感自豪。

【编辑:杨璇】